头像
更新时间:2025.08.01
总访问量:10

张俊

|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职务: 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挂职)

研究方向:

办公地址: 莫干山校区材料大楼A413室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zhangjun@zjut.edu.cn

手机访问
  • 个人简介

    张俊,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储能和节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论文总被引用超过13000次,H因子64。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浙江省技术需求“揭榜挂帅”大赛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入选浙江工业大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丽水市绿谷精英人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是国际电化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会员,担任杭州市硅酸盐学会理事、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理事、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材料专委会秘书长、浙江省废电池回收利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能源研究会储能技术专委会委员

    简历:

    2003.09 - 2007.06  浙江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工学学士

    2007.09 - 2012.06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免试直博/工学博士(导师:涂江平 教授)

    2012.06 - 2015.10  浙江师范大学 物理化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15.11 - 2015.12  浙江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

    2016.01 - 2018.01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博士后 (导师:Prof. Guihua Yu)

    2016.01 - 2020.12  浙江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校聘教授/博导

    2020.12 - 至今        浙江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


  • 教学与课程

    本科生:能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常用软件

    研究生:新能源材料、材料结构与性能

  • 育人成果

    指导本科生20余名,指导的本科生主持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等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获得校级以上竞赛奖励3项。指导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指导的研究生在Adv. Energy Mater., Small, J. Mater. Chem. A, J. Power Sourc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性成果如下:

    1. 吴战、李笑涵,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光驱动电致变色智能窗的设计研究,2018年,指导教师:张俊。

    2. 陈浩宇、颜旖旎、钱奥炜、吴战、李笑涵,浙江工业大学第八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用于建筑节能的光驱动变色储能智能窗,2020年,指导教师:张俊、张文魁。

    3. 陈浩宇、颜旖旎、应佳佳、钱奥炜,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光驱动变色储能智能窗,2020年,指导教师:张俊、张文魁。

    4. 杨天奇,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专业学位硕士):基于界面传输机制和组分优化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研发,2021年,指导教师:张俊、张文魁。

    5. Chunmei Xu, Yishan Wu, Xuyang Zhao, Xiuli Wang, Gaohui Du, Jun Zhang*, Jiangping Tu,Sulfur/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composite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esulfur batteries,J. Power Sources, 2015, 275, 22-25.(第一作者为本科生)

    6. Yishan Wu, Chunmei Xu, Jinxin Guo, Qingmei Su, Gaohui Du, Jun Zhang*,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by wrapping graphene on carbon nanotube/sulfur composite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Mater. Lett., 2014, 137,277-280.(第一作者为本科生)

    7. Jing Ye, Jun Zhang*, Fengxian Wang, Qingmei Su, Gaohui Du*, One-pot synthesis of Fe2O3/graphene and its lithium-storageperformance, Electrochim. Acta, 2013, 113, 212- 217.(第一作者为本科生)

    8. 吴战, 李笑涵, 钱奥炜, 杨家喻, 张文魁, 张俊*, 基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储能器件, 化学进展,2020, 32(6): 792-802.(第一作者为本科生)

    9. 2019年度浙江工业大学优秀教师。

    10. 王成,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2022年浙江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张俊。

    11. 杨天奇,浙江工业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学术单项奖”——学术创新之星,2023年。

    12. 孙林岱、杜礼貌、林国坚等,第十五“运河杯”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大赛银奖,“建行杯”第九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23年,指导教师:张俊、张文魁。

    13.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杨天奇(2023)、杜礼貌(2023)、钱含昕(2024)

    14. 优秀毕业生:杨天奇(2024,省级)、杜礼貌(2024,省级)、孙林岱(2024,校级)

    15. 董亦淇、郭宇杰,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合相变材料的多层辐射冷却膜的设计与研究,2024年,指导教师:张俊。

    16. 杨天奇,基于界面调控和组分优化的高性能原位聚合固态锂电池研究,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张俊。

    17. Yiqi Dong, Lindai Sun, Yujie Guo, Jianping Xu, Zheyu Jin, Zhongwei Wang, Wenkui Zhang,Yang Xia, Hui Huang, Xinhui Xia, Jun Zhang*, Multifunctional Janus-Coated Metafabric for Personal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5, 17, 14499-14509.(第一作者为本科生)








  •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和企业委托开发项目10余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21972127):双连续复相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输运机制和界面特性研究,2020.1−2023.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51777194):基于氧化还原电对的光充电储能变色器件的设计与机理研究2018.1−2021.1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 21203168):锂硫二次电池用硫填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化学行为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2013.12015.12(主持)

    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No. LR20E020002):双连续复合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输运机制和界面演化,2020.1−2023.12(主持)

    5. 浙江省科技计划/公益项目No. 2013C31070):生物质源微孔-中孔高导活性炭材料的开发及其在锂硫二次电池中的应用2014.12015.12(主持)

    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No. LY15B030003):三维石墨烯//聚苯胺一体化电极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2015.1−2017.12(主持)

    7. 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RF-C2022008高性能硫化物基固态锂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界面调控,2023.1-2025.1(主持)

    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 LD22E020006):基于同质化效应的高性能全固态锂硫电池研究,2022.1-2024.12。(参与)

    9. 企业委托开发项目:高性能原位聚合电解质与高比能固态锂电池研发。(主持)

    10. 企业委托开发项目:高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开发。(主持)

    11. 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年产2.0GWh高比功率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开发。(参与)

    12. 企业委托开发项目:高镍正极材料表面稳定化和电池应用工艺研究(参与)

    13. 企业委托开发项目:高安全性固态电解质及固态锂电池开发。(参与)

    14. 企业委托开发项目:高比能量新型锂离子电池开发。(参与)

    15. 企业委托开发项目: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主持)

    16. 企业委托开发项:智能光谱节能材料及器件技术开发。(主持)

    17. 企业委托开发项目:锂离子及其他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参与)


  • 科研成果

    论文: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Nano Lett.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论文列表详见:

    https://orcid.org/0000-0002-0644-9154

    https://www.scopus.com/authid/detail.uri?authorId=57192318980

    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author/record/D-9558-2011


    专著《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专利研究》,作者:陈登、王衍、施颖佳、方红、周学东、张俊,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2年。


    专刊Material and Structural Designs for Metal 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Edited by Hongsen Li, Jun Zhang, Ping Wu, Yu Ding and Pan Xiong, 2022, Lausanne: Frontiers Media SA.


    获奖

    1、2017年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能量储存/转换功能纳米结构的制备与特性研究。(排名第三)

    2、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暨2023年浙江省技术需求“揭榜挂帅”大赛一等奖:高功率高安全长寿命短时高频储能技术。(排名第一)

    3、202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创新奖-创新成果奖:高比能高安全圆柱锂离子电池低碳柔性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排名第六)

    4、2024年浙江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创新成果奖:3C专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智能柔性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排名第二)

      

    授权发明专利:

    1.    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ZL200910096737.7

    2.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ZL201110186596.5

    3.    一种石墨烯/聚苯胺/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310702100.4

    4.    一种CuO–Cu2O/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410212811.8

    5.    一种锂硫二次电池的正极,ZL201910059149.X

    6.    一种改善高镍正极材料循环性能和导电性的制备工艺,ZL201910552206.8

    7.    一种高稳定性锂离子高镍正极材料的烧结工艺,ZL201910552190.0

    8.    一种提升高镍正极材料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处理工艺,ZL201910552189.8

    9.    一种原位碳包覆制备核壳型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ZL201910593483.3

    10.   一种低温制备硅/碳化硅材料的方法,ZL201910791606.4

    11.   一种类固态电池制备方法,ZL201911258960.7

    12.   一种金属锂表面稳定化方法,ZL201910791205.9

    13.   一种柔性可折叠全固态电池及其制造方法,ZL201811402394.8

    14.   一种Si-O-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ZL201610220218.7

    15.   一种钛酸锂粉体的制备方法,ZL201610734148.7

    16.   一种固态锂电池原位电化学钝化及修复方法,ZL202311654232.4

      

  • 社会服务

    国际电化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会员。

    杭州市硅酸盐学会理事、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理事、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材料专委会秘书长、浙江省废电池回收利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能源研究会储能技术专委会委员、湖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新能源(电池)消防研究工作室特聘专家

    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挂职(2020.10-2021.10

链接

更新时间:2025.08.01
总访问量:10